严格地说,产业竞争力是指产业间的竞争力,是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间的对比状况。而如果存在所谓“产业内的竞争力”问题,那就涉及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竞争,应该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属于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
那么,如何定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说,怎样才叫做“有竞争力”,竞争力的性质如何﹖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对这两个问题,尤其是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现有的企业竞争力学说分为三类,即:关系说、资源能力说、层次说。
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说”以波特的研究成果为代表。波特沿袭经济学的传统思维方法,认为竞争优势或者说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超常的投资收益,而这种优势的获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竞争力的来源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特定的竞争战略。波特认为,企业大致可以在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做出选择,以使自身的竞争优势最大化,它们分别是: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关系说”认为,公司确定最佳竞争战略的根据是对企业所面临竞争环境的正确评价。“对于特定的公司来讲,其最佳战略将是最终反映公司所处具体情况的独特产物”。至于如何描述和评价公司所处的具体情况,波特提出了5种竞争作用力的分析框架。在波特看来,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卖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相应地,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可以用这5种作用力来描述概括,或者说,企业总是可以通过分析这5种力量来考察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
关于企业竞争力,战略管理学说的思想成果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资源说”和“能力说”。二者是当前战略管理领域和一般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共同热点。与“关系说”认为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特定的竞争战略不同,资源能力说都认为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的“异质性”,“资源说”强调异质的“资源”,“能力说”则强调异质的“能力”。
“资源能力说”认为安信8信无双3,恰当地理解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尤其是盈利之间的关系,是确立企业战略的关键。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正是这种独特的资源能力结合,将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区分开来,并且构成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础。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展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独特能力,即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企业不断地学习、超越和创新,只有核心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企业才能通过一系列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不易被模仿、替代和占有的战略资源,才能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资源能力说”也承认产业分析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能力只有在产业竞争环境中才能体现出重要性来。
“层次说”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基于此,认为企业竞争力包括5个方面的基本含义,本文总结认为它们分别是:竞争性在竞争性市场中、效率性通过较高的生产率、福利性能同时增加消费者价值和企业价值、持续性并非偶然、综合性非单一原因。
在“层次说”最新的发展中,研究者们从方法论的高度探讨了经济学和与经济学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揭示了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分支学科包括产业组织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位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在解释竞争力问题上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尝试建立了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范式,认为“竞争力经济学”的研究涵盖3个层次,即: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竞争力应用经济学和竞争力研究。
总体来看,竞争力研究的历史过程是从直观走向抽象、从经验走向理性。可以预计,在目前全球经济趋势下,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研究将会继续深入,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将会越来越细致,从经验的、概念性的分析,到注重实证检验和实际应用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