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朔尔茨访华:中德互利合作是机遇不是“风险”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8 14:41:33    文字:【】【】【

  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风险”,而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开创未来的机遇。朔尔茨本度访华,加强中德经贸交流是其首要目标。

  4月14-16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携环境、农业、交通与数字化3名内阁部长,以及由西门子、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重量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商业代表团一同访华。在出发前,朔尔茨曾呼吁,在贸易领域重新平衡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传递续与中国保持合作的意愿。德国政府亦强调了此访的重要性,并认为“最高层级的持续交流”至关重要。

  德国是对华投资金额和项目最多的欧盟国家。据我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2634个,实际使用金额424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汽车、化工、发电设备、交通、钢铁、通信等。另据德国经济研究所(IW)援引德国央行的数据分析,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德国去年对华投资占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扩大至10.3%,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德国在亚洲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则停留在8%左右。

  IW分析认为,朔尔茨本次访华凸显中、德两国在经济上的紧密关联。“尽管努力向其他市场多元化,但德国经济在许多产品和原材料方面仍然高度依赖中国。” 2022年至2023年,德国一半以上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类别的份额几乎没有变化,某些类别的依赖度甚至有所增加。

  朔尔茨此次访华被视为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合作的务实之旅。相比于2022年11月首次访华仅在北京停留,这次访华的朔尔茨在三天内密集走访重庆、上海、北京三地,与中国各界展开深入交流,在行程中探索更多两国合作的可能性。

  4月14日,在首站重庆,朔尔茨一行前往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据了解,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与庆铃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集氢动力产品研发测试、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为一体,配备博世最大的甲类燃料电池(总成)研发中心。朔尔茨参观了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多款氢动力产品以及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并亲自体验了氢动力模块的装配过程。

  4月15日,在上海,朔尔茨与青年学生和商界代表展开交流互动。他首先访问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当被同济大学学生问及中德企业是否存在合作和竞争共存情况时,朔尔茨表示,德国致力于促进各方合作。他以汽车行业举例:现在德国有亚洲的车企,亚洲也有德国的车企。在中国也有许多德国车企,以及中德合资制造的汽车。关于竞争,他希望企业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竞争。朔尔茨还强调,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市场欢迎中国汽车,但必须建立在开放、公平竞争基础上。同时,他也指出欧洲不会容忍任何不公平的竞争行为。

  随后,朔尔茨出席了中国德国商会(AHK)的圆桌会议,随行商业代表团、驻上海的德国企业高管以及部分德国联邦州驻华代表也参加其中,与会者就德国企业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深入探讨。

  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是中德贸易,包括德国在华投资的重要的集聚地。此次朔尔茨在上海还访问了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Covestro)的创新中心,了解该公司为合成物的循环利用所开发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彰显了他此行对能源转型和绿色技术的重点关注。

  习指出,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巩固和发展中德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两国要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习强调,中德合作对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风险”,而是双方关系稳定的保障、开创未来的机遇。无论是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两国都有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亟待挖掘。双方应该发扬互利共赢的鲜明特色,彼此成就。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发展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朔尔茨表示,当前,德中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密切。双方成功举行了两国政府磋商以及战略、财金等领域高级别对话,还将举行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过去两天,我和德国企业界代表参访了重庆、上海等地,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德中两国企业界的紧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德方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从整体访问行程来看,朔尔茨对中德关系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密切的互动,中德将再次证明双方是可以携手应对变局的伙伴,中德务实合作仍然具有广阔的潜力空间。此次访问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互动无疑对双边关系以及中欧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AHK在今年1月24日发布的《2023/24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在华德企计划未来两年追加投资,因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太大,难以割舍。

  在汽车领域,近年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德系车企最为重要的单一市场,为其利润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利润率最高的市场,在全球利润率只有3%~4%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利润率超过10%。2022年,宝马集团在华市场销量占其全球销量达到33.1%,不仅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地位,甚至比排在之后的美国(15.1%)、德国(10.6%)和英国(6.6%)的份额加起来还要多。以至于在中国市场已经生根的德国车企巨头,依然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在风险评估之后,这些企业确定其投资最有效的地方仍是中国。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扎根中国30载,发展受益于德中间自由贸易及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我们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坚定持续投资中国、为深化德中合作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他重申宝马集团战略和深耕中国市场的承诺,“中国是未来之所在,也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市场。我们在中国的持续成功离不开我们在华足迹的不断增长和发展。”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近几年,中国一直在释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这有力地增强了市场信心。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证明了开放的市场能给世界各经济体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好处。”在他看来,“去风险”就意味着增加在华投资,随着更多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并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梅赛德斯-奔驰也将继续紧抓中国市场发展机遇,加强与中国伙伴们的合作,不断扩大在华布局,助力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近期,其他德国汽车业人士也发表相似观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认为:“在汽车行业,目前与中国的商务往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去风险’将使得整个欧盟在推广电动汽车和数字技术的进程中面临风险。”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更是直言,在华投资是长远战略选择,“我们在中国有50家工厂和4个技术中心,并没有所谓的‘供应链撤出’的假设与打算”。

  中国欧盟商会名誉会长约尔格·伍德克也表示,德国汽车等企业面对中国企业的挑战,选择了“竞争而不是逃跑”,在中国参与激烈的竞争而不是逃离中国,“没有人会离开球场”。同时,前述的 AHK调查报告也显示,许多德国车企人士认为,尽管中国企业正在创新和速度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能力,这给德国企业带来了加快运营速度的压力。但与市场本身相比,“保持竞争力的需求才是德企在中国持续投资的主要动力”。

  2023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公布《中国战略》文件,提出要降低对华依赖性、降低风险。然而,随着美国《通膨削减法案》持续推动欧洲产业外迁、俄乌冲突的衍生影响对德国经济各领域的巨大冲击,不仅造成产业、资本外逃,大量产业补贴亦被用于军事,以应对新安全形势。在不明朗的经济前景下,德国企业迫切希望加强同中国合作,对德国企业来说,与中国脱钩才是真正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有观点认为,朔尔茨此行要向中国传递出一个信号,即德国始终希望中国了解德国所谓的“去风险”不等于脱钩,并希望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进而在全球治理领域能与中国一起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此次访问也正值欧盟酝酿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际,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议题近期也在欧洲引发讨论。然而,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从经济交流中实现互利共赢,才是中德两国互利合作的考量。朔尔茨此次访华在欧洲“去风险”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基于务实合作共赢的考虑。

脚注信息
恒行5娱乐油漆涂料网站管理系统 Copyright(C)2009-2010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